在立體標志制造領域,鎳電鑄與傳統沖壓形成技術互補。沖壓依賴模具的物理壓力使金屬板材變形,適合批量生產簡單幾何結構,但對鏤空或內凹設計存在局限性。
電鑄工藝通過離子沉積自由生長金屬結構,可突破傳統加工的限制。例如鐘表品牌常利用該技術制作鏤空機芯夾板,實現0.1毫米以下的超薄支撐架。汽車中控臺的立體按鍵采用鎳電鑄成型,確保觸控面板與背光組件的無縫結合。
兩種工藝的選擇取決于設計復雜度與成本控制。沖壓在大批量標準化產品中更具效率,而電鑄在小批量定制化高端產品中展現優勢。近年來復合工藝開始興起,例如先用沖壓制作基材,再通過電鑄添加微結構,兼顧效率與精細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