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鑄標牌以高精度金屬成型能力,成為標識領域的隱形冠軍。從汽車車標到電子設備銘牌,其工藝的獨特性支撐了復雜圖案與耐用性的雙重需求。
電鑄工藝的本質
電鑄是通過電解沉積金屬的原理復制模具表面結構的技術。與電鍍不同,電鑄的目標是生成獨立金屬層,通過剝離母模得到與模具完全一致的金屬制品。其核心優勢在于能復刻微米級細節,且成品硬度高、耐腐蝕。
流程拆解:從設計到成品
-
母模制作:采用光刻或CNC加工在基材(如不銹鋼、樹脂)上制作凹凸圖案,表面需導電化處理(如化學鍍鎳)。
-
電鑄沉積:將母模浸入電鑄液(常用鎳、銅溶液),通電后金屬離子在模具表面定向沉積,厚度通常為0.1-0.3毫米。
-
剝離與后處理:沉積完成后,通過機械或化學方式分離金屬層,再進行拋光、電鍍(如鍍金、鍍鉻)或著色處理。
精度與效率的平衡
電鑄時間與電流密度直接相關。例如,鎳電鑄的沉積速率約為0.02-0.05毫米/小時,需精確控制以避免內應力導致的變形?,F代設備通過脈沖電流技術,可減少孔隙率并提升沉積均勻性。